专家“把脉”长城保护:应唤醒对长城文化的认识
图为座谈会现场。
中新网张家口10月26日电“长城的自然破坏虽是不可抗的,但人为破坏却能被控制。”
中国长城学会会员刘振瑛25日在“新时代凝聚新力量”2018长城保护座谈会表示,长城是长城文化的载体,让更多人了解长城文化,有助于唤起人们对长城保护的重视。
刘振瑛指出,长城原本是军事战略意义上的一条“界限”,曾在一定程度上划分了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但长城不应只被单纯地认定为“界限”或“制度”,恰恰因为长城的存在,得以让多种文化的交融越过长城实现软性融合,长城最大的特点即是融合,唤醒人们对长城文化的认识,才能进而唤醒人们对长城保护的认识。
张家口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张宝贵提出对长城保护和开发应坚持“最小干预”原则,他认为,随着景区建设的升温,无序开发及不合理修葺对长城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坏,因此,如何平衡景区开发与长城保护的关系是当前最应思考的问题,“任何开发都要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基础上进行,实行‘最小干预’。同时,景区也要思考如何从游客限流、加强监督和提高游客保护观念等方面入手,实现保护长城的目的。”
张家口市长城保护管理处业务科科长常文鹏以张家口地区现存长城情况为例指出,相比较于北京、内蒙古及山西大同等地的长城,张家口现存的长城主要以石垒长城及土夯长城为主,被俗称为“野长城”,这些长城虽没有北京八达岭长城一般雄伟,但其保留了早期长城原始的历史韵味,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常文鹏表示,这些早期长城因其看起来“不起眼”,往往被社会忽视,甚至得不到认可。他呼吁社会各界多给予早期长城多点关注,正确认识长城的整体面貌,多认识“不一样的长城”。
最新资讯:
- 考古发现:7000年前南稻北黍共存淮河流域
- 鄂伦春冰雪伊萨仁开幕 尽显原生态狩猎文化
- 文化和旅游部出台《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
- 意大利庞贝古城附近出土古代马匹化石
- 生态建设登评剧舞台 《大漠绿魂》将进京演出
- 这朵南京花开了1.74亿年
- 北京最美十大树王揭晓 “侧柏王”树龄约3500年
- 30多位外迁村民 赶回轮班救护古树
- 凉山昭觉矿石开采爆破 暴露出大面积恐龙足迹群
- 文物周边环境遭破坏 陕西商洛旧城改造伤了谁?
- 格萨尔三十大将灵塔文物保护工程实现监控全覆盖
- 天津出台新举措保护历史风貌建筑保护
- 世界最古老的可结果橄榄树树龄高达1656年
- 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呈现改革开放40年成就
- 探访江源文明之一:岷江源头的“多面松潘”
- 第四届北京环保动漫设计大赛精彩纷呈
- 河北磁县发现一处金代摩崖石刻 距今已有835年
- 第四届北京环保动漫设计大赛正式启动
- 广西柳州举办奇石节 山水动物跃然“石”上
- 专家“把脉”长城保护:应唤醒对长城文化的认识
每日推荐
版权所有@环保舆情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环保舆情网电话:010-51017257 24小时监督电话:13811483238
Copyright@2014 eppow.org Email:webmaster@eppow.org 京ICP备13020919号
环保舆情网电话:010-51017257 24小时监督电话:13811483238
Copyright@2014 eppow.org Email:webmaster@eppow.org 京ICP备130209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