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和人才资源开发的整体制度安排。高职院校要以产教融合为核心机制,以校企合作为重要抓手,以平台化、项目化、生态化的方式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体系化构建产教融合的创新生态。
产教融合新生态指产业系统与职业教育系统的相关主体、要素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既相对固定又包容开放的系统。它改变了以往高职院校以学校为中心的单一的校企合作模式,使行业、企业、院校等多元主体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多元主体共享共赢的生态链,形成企校协同合作的新模式。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生态具有三个基本特点:
一是资源共享。各相关主体拥有的资源,如行业的信息平台、企业的生产设备、实验设备、工作室、管理经验等;学校的教室、实验室、师资、知识产权等,可以实现共建共享。
二是多元融合。多元主体的各种资源要素相互转化,融合发展。行业组织积极开展岗位标准等研究,发挥引领作用;学校教育教学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研发过程;企业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良性互动。
三是创新发展。学校根据行业产业发展的需求,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建设等全要素的创新;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和学校发展需求,创新与学校合作的渠道和方式;政府及行业组织为产教融合创新社会环境和制度环境等。
产教融合的关键在于校企供需对接、资源共享和双赢发展,形成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贯通融合,共同推动职业教育与行业产业协同发展。为此,高职院校构建产教融合生态应坚持以下四个原则:
一是坚持面向产业和区域发展需求,优选合作企业。
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紧密结合,教育和产业联动发展,注重遴选优质合作企业,优先与能够同学校合作办班、能够提供跟岗实习或顶岗实习岗位、能够提供毕业生就业岗位的企业合作。优先与行业龙头骨干企业、高成长发展型企业、高科技技术型企业合作。
二是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要做到校企合作“八共同”:共同开展招工招生、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和开发课程资源、共同建设师资队伍、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组织教育教学、共同评价教学效果、共同促进学生就业创业,关注学生职业成长。
三是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聚焦技术技能积累与应用。
要通过校企合作不断提升学校和企业的服务能力,组织企业员工培训,输送技术技能人才,帮助企业解决人才和学校双师型师资资短缺问题;发挥各自人才和平台优势,聚焦技术应用,共同攻克技术难题,开发技术项目,积累技术技能,开拓新的增长点,共同推进应用技术研究与成果转化。
四是坚持校企优势资源互补、积极推进校企“双赢”。
引导企业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学校办学,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学校积极为企业提供所需的课程、师资等资源,让合作企业共享学校的场地设备等合作资源,让合作企业优先选择适用的毕业生,促进校企合作双赢、协同发展。
(作者:朱琴华,系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 深圳打造生态环保铁军 创建“十大行动队”
- 以绿色旅游激活乡村生态经济
- 习近平“两山论”的自然观
- 习近平: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召开
- 生态环境部首批“最美水站”推选结果公示
- 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 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 谱写美丽中国新篇章
- 长三角筹建“一张网”完善生态环境管理体系
- 江苏宜兴:以智慧化助推环保产业转型升级
- 70年生态文明建设,向"美丽中国"目标迈进
- 依法治污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 江西生态环保铁军奋力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 环保科技创新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战
-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力求主题教育有实效
- 广西鹿寨:发展生态经济 助瑶寨脱贫致富
- 平顶山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导工作全面启动
- 北京探索按区控制垃圾总量
- 北京市发改委征节能项目 符合条件可获奖励
- 以党建统领强化监督守护“绿水青山”
- 韩正调研库布其沙漠防沙治沙和生态建设情况